智能立體車庫無需找位自動停車
日前,記者在位于首鋼原廠東門附近的北京靜態交通研發示范基地看到,這里展示著十幾種停車機械系統,都是首鋼研發團隊推出的智能立體車庫。其中一個名為“雙環型智能圓形塔庫”的停車庫引來參觀者駐足:用戶只需將車停在車庫門口的傳送平臺上,按下按鈕,車輛即會被自動移動到車位里。
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顧章飛介紹,“圓塔庫”里所有的移動挪車等操作都由機械完成,輸送平臺會自動調整和校準車的位置,取車時還會自動掉頭。此外,車主可通過APP提前預約取車時間,屆時無需等待就能直接開車走人。
據介紹,“雙環型智能圓形塔庫”占地880平方米,可以達到八到十層,每層設置32個停車位?!皥A塔庫”的外墻可進行各種美化,從外面根本看不出是個停車庫。
10個公交場站將建成立體停車樓
《法制晚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現已建成北京單體較大的機械式智能立體車庫,共有455個車位,實現了白天醫患人員使用、夜間相鄰小區業主使用的錯時停車模式,為解決居民小區停車難提供了示范。此外,北京兒童醫院也將原有的四層鋼結構辦公樓改造為六層平面移動類立體車庫,緩解了醫院停車緊張問題。
據透露,首鋼正在與石景山游樂園和十渡風景區接洽,準備將“圓塔庫”引入景點。另外,首鋼正與市公交集團合作,加快推進一批智能公交車立體車庫建設。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普通停車樓相比,機械立體停車樓可增加1.5倍停車量,單車位造價平均降低約40%,建設周期平均減少約50%。
目前,包括小營等5個公交場站正在進行立體停車庫的規劃設計?!笆濉逼陂g,全市將有10個公交場站建成機械式立體停車樓,可多停近千輛公交車。
立體停車設施緩解胡同停車難題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首鋼智能立體停車設施建設充分體現了本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治、進”的總體要求。實現了去鋼鐵庫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緩解本市停車難問題相統籌。本市對于智能立體停車設施建設,也從政策等層面進行了支持,還通過采取“企業+”模式,也可以不斷推廣智能立體停車設施建設。
上述負責人表示,除了利用軌道交通沿線用地建設“P+R”智能立體停車設施的企業+駐車換乘(P+R)模式,目前本市還在推廣“企業+街道停車”的模式,計劃在西打磨廠街和羊房胡同,利用東城區、西城區疏解騰退空間建設智能立體停車設施,緩解街道、胡同停車難問題。
此前,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通州調研時也表示,將在通州推廣首鋼停車設施建設的做法,在建成小區和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門前,集中做一批停車設施,讓通州百姓得到實惠。
運用機器人技術研發智能快遞站
據首鋼城運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升城市存量停車位資源的使用效率,首鋼自主設計研發的“慧停車”管理平臺,提供包括車位管理、信息發布、交通導航、車位引導在內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此外,首鋼運用智能倉儲機器人技術研發的智能快遞站,既可作為大型“P+R”立體停車庫的配套設施,也可作為便民服務設施獨立使用,可以為車主及居民收、寄快遞件提供便利的時間和地點。
據介紹,該設施具有高容量、***率、存儲空間可向上延展、占地面積小等特點,運用手機APP管理系統,整合物聯網、信息技術、尖端加密技術以及云計算等前端科技與電商、物流公司數據對接,提供收、寄、存件自助服務。